向您推薦幾本有用的書
藥劑科主任 賈穎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7年4月1日 點擊:942次
四月里,清明節是我們頗為重視的傳統節日。可自從知道四月廿三是“世界閱讀日”,覺得它也應該成為我們不容錯過的一個日子。
閱讀有何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早已回答,但答案似乎不夠服眾,所以時常還會聽到有人問“閱讀有什么用”。我覺得: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如同我們長身體吃下的五谷雜糧、禽蛋肉奶。你說不清身上的哪塊肌肉、哪根血管、哪塊皮膚毛發……是吃的哪頓飯長成的。故不必追究閱讀具體的意義,其實它一直都在那里。
不過,讀書的過程中,我真發現有些書在閱讀時即可直接顯現有益的幫助作用。今天我真誠而迫切地向您推薦幾本這樣有用的書。
《只有醫生知道》,是北京協和醫院婦產專家張羽所寫。有意思的是它被歸為小說類。她告訴女性,要懂得愛護并且知道如何愛護自己,要真正掌握自己的身體、命運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導致無謂的傷害。在作者自己從醫經歷中耳聞目睹的醫患故事間自然地穿插著醫學知識,不乏科學性、專業性和通俗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一位婦產醫生關愛女性身心健康的滿滿誠意。
曾推薦此書給一位年輕的女性,她讀后告訴我:內容很貼近生活,對我來說就是在上生動而簡單易懂的生理衛生課,是一本教科書。讀后受益匪淺,從女孩到女人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會有幫助。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是很專業權威可以放心參考的,所以我覺得這樣的途徑學習似乎更可靠,比通過老師的課堂、家中的父母來了解更避免一些尷尬。我很高興,《只有醫生知道》能成為她認可的師和友。
《享受健康人生——糖尿病細說與圖解》,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許曼音教授主編的有關糖尿病防治教育的科普書。中國糖尿病的情況不容樂觀,對糖尿病的防治已經不單純是一個醫學科學領域的事,已成為一個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這本書是醫務工作者為此而奉獻的智慧和才能,更重要的是引領大眾突破傳統的觀點,克服重治輕防,轉換為寓治于防的新理念。
這本書會告訴你,糖尿病的關鍵是缺乏健康知識。積極參與健康教育,建立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就可以在經濟發達的同時享受健康。翻開書,你會驚異于它內容的細致周到和系統全面,你心中的疑惑在此可能都有答案;內容的易懂與生動,沒有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配以簡短淺顯的文字表述和許多漫畫、圖片。感覺此書更像是一位非常貼心的專職私人健康顧問。
《漫畫腦卒中》,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病學科主任繆中榮醫師所著。腦卒中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風。本書的內容有教你看懂腦血管、高危因素、預防、識別、檢查、藥物治療、外科治療、康復與護理等八部分組成。采取問答的方式,對設置的244個問題以簡明的文字,趣味的漫畫,以及彩色圖表,甚至部分臨床影像資料進行解疑釋惑。醫者仁心,歷歷可見。
近日,本書的主審之一王隴德院士接受CCTV-13新聞《面對面》專訪時說:中國慢性病的調查分析顯示,我國現有中風病人1100萬,平均發病年齡60歲左右,而且有年齡前移的趨勢,如果慢病控制的狀況不改變的話,2030年中風病人可能增加到3100萬。腦卒中屬慢性病,但慢病不能慢治,否則嚴重影響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大眾的防治意識很差,尤其中年人甚至沒有意識,令人堪憂。
繆中榮教授在《漫畫腦卒中》扉頁談到自己的創作感受時說到:作為一名外科醫生,花了幾十年時間與患者在一起并肩作戰,我在享受手術的成就感的同時,又有深深的無助感。醫生的無助在于,看到患者對疾病知識的無知無畏,卻無能為力。再精美的手術,都無法幫助一個積重難返的病人。這種無助感隨著工作時間越久,就越積越重,轉而成為了緊迫感,督促我不得不去做這件事。這就是我要完成的心愿!
出版業的繁榮讓我們面對門類眾多的書籍,不免出現“選擇恐懼證”;當我們意識到健康至上而想自修保健知識時,面對五花八門的科普類叢書,又很難辨識它的專業水準。以我的閱讀經驗向您推薦,這幾本由具有使命感的真正的醫學專家所著的書值得您去選讀。
四月里,清明節是我們頗為重視的傳統節日。可自從知道四月廿三是“世界閱讀日”,覺得它也應該成為我們不容錯過的一個日子。
閱讀有何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早已回答,但答案似乎不夠服眾,所以時常還會聽到有人問“閱讀有什么用”。我覺得: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如同我們長身體吃下的五谷雜糧、禽蛋肉奶。你說不清身上的哪塊肌肉、哪根血管、哪塊皮膚毛發……是吃的哪頓飯長成的。故不必追究閱讀具體的意義,其實它一直都在那里。
不過,讀書的過程中,我真發現有些書在閱讀時即可直接顯現有益的幫助作用。今天我真誠而迫切地向您推薦幾本這樣有用的書。
《只有醫生知道》,是北京協和醫院婦產專家張羽所寫。有意思的是它被歸為小說類。她告訴女性,要懂得愛護并且知道如何愛護自己,要真正掌握自己的身體、命運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導致無謂的傷害。在作者自己從醫經歷中耳聞目睹的醫患故事間自然地穿插著醫學知識,不乏科學性、專業性和通俗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一位婦產醫生關愛女性身心健康的滿滿誠意。
曾推薦此書給一位年輕的女性,她讀后告訴我:內容很貼近生活,對我來說就是在上生動而簡單易懂的生理衛生課,是一本教科書。讀后受益匪淺,從女孩到女人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會有幫助。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是很專業權威可以放心參考的,所以我覺得這樣的途徑學習似乎更可靠,比通過老師的課堂、家中的父母來了解更避免一些尷尬。我很高興,《只有醫生知道》能成為她認可的師和友。
《享受健康人生——糖尿病細說與圖解》,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許曼音教授主編的有關糖尿病防治教育的科普書。中國糖尿病的情況不容樂觀,對糖尿病的防治已經不單純是一個醫學科學領域的事,已成為一個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這本書是醫務工作者為此而奉獻的智慧和才能,更重要的是引領大眾突破傳統的觀點,克服重治輕防,轉換為寓治于防的新理念。
這本書會告訴你,糖尿病的關鍵是缺乏健康知識。積極參與健康教育,建立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就可以在經濟發達的同時享受健康。翻開書,你會驚異于它內容的細致周到和系統全面,你心中的疑惑在此可能都有答案;內容的易懂與生動,沒有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配以簡短淺顯的文字表述和許多漫畫、圖片。感覺此書更像是一位非常貼心的專職私人健康顧問。
《漫畫腦卒中》,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病學科主任繆中榮醫師所著。腦卒中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風。本書的內容有教你看懂腦血管、高危因素、預防、識別、檢查、藥物治療、外科治療、康復與護理等八部分組成。采取問答的方式,對設置的244個問題以簡明的文字,趣味的漫畫,以及彩色圖表,甚至部分臨床影像資料進行解疑釋惑。醫者仁心,歷歷可見。
近日,本書的主審之一王隴德院士接受CCTV-13新聞《面對面》專訪時說:中國慢性病的調查分析顯示,我國現有中風病人1100萬,平均發病年齡60歲左右,而且有年齡前移的趨勢,如果慢病控制的狀況不改變的話,2030年中風病人可能增加到3100萬。腦卒中屬慢性病,但慢病不能慢治,否則嚴重影響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大眾的防治意識很差,尤其中年人甚至沒有意識,令人堪憂。
繆中榮教授在《漫畫腦卒中》扉頁談到自己的創作感受時說到:作為一名外科醫生,花了幾十年時間與患者在一起并肩作戰,我在享受手術的成就感的同時,又有深深的無助感。醫生的無助在于,看到患者對疾病知識的無知無畏,卻無能為力。再精美的手術,都無法幫助一個積重難返的病人。這種無助感隨著工作時間越久,就越積越重,轉而成為了緊迫感,督促我不得不去做這件事。這就是我要完成的心愿!
出版業的繁榮讓我們面對門類眾多的書籍,不免出現“選擇恐懼證”;當我們意識到健康至上而想自修保健知識時,面對五花八門的科普類叢書,又很難辨識它的專業水準。以我的閱讀經驗向您推薦,這幾本由具有使命感的真正的醫學專家所著的書值得您去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