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版第1版
  • 第1版:新聞版     PDF版下載 下一版
新聞排行榜
版權聲明
返回京東新城
日 報
周 報
雜 志
《大廠新農民》 本期發行日期:2025年3月12日

傳承+創新 讓傳統文化綻放新光彩

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劉朋朋 弓幸民

《大廠新農民》 本期發行日期:2025年3月12日 點擊:150次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釋放文化、旅游、體育等消費潛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

從豐富文化產品供給到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從非遺傳承創新到文化產業向上突圍……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謀新策、出實招、獻良言,為文化發展注入新活力。

文化惠民直達基層

為群眾生活添彩

“咚咚鏘、咚咚鏘……”2月22日,2025年全國鼓王大會在石家莊正定古城南城門震撼上演,鼓手們擂響“春”鼓;

雄安新區安新縣三臺鎮山西村的村民舞臺上鑼鼓聲聲,新穎調表演引得村民們叫好聲不斷;

在晉州市桃園鎮韓莊村,中國戲曲梅花獎獲得者吳桂云、邱瑞德、郝士超攜手河北梆子劇院的優秀青年演員傾情獻藝,為觀眾奉獻了十場大戲;

……

新春伊始,河北各地的文化惠民演出輪番登場,群眾在“家門口”樂享文化盛宴。今年全省將開展“四季村晚”“遇見藝術”等文化進基層惠民演出2萬場以上,為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添彩。

全國人大代表、承德市灤平縣周臺子村黨委書記范振喜十分關注報告中提出的“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各級政府應重視基層文化建設,加強對鄉村文化活動經費的支持力度,相關部門要積極提升文化陣地建設水平。”范振喜代表認為,應當提供一定的空間和設施,方便廣大群眾舉辦文化活動,促使優秀文化真正走入基層,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基層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推動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有利于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廣袤鄉村,基層文化建設不止于“輸血”,更要增強持續“造血”能力,逐漸構建起當地文化新生態。

范振喜代表建議,強化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基層文藝團體發展,筑牢鄉村文化陣地。要不斷引進優秀專業人才,加強培養力度,使基層文化人才隊伍越來越壯大。“基層文化工作者應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和創新,與時代大潮共振,與鄉村振興同行。”范振喜代表說。

催生新場景新業態

讓“文化大餐”觸手可及

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下,“文博熱”節節攀升。每逢節假日,到博物館看展覽、賞文物、感受燦爛中華文化的游客越來越多了。

中國旅游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河北接待游客數量居全國第七位,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總花費同比分別增長13.9%和12.8%。冰雪游、文博游、非遺游成為頂流。

“在走訪調研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熱門博物館并不是太好約,‘網紅’展品前排長龍的現象很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客的參觀體驗。”全國人大代表、承德博物館副館長韓莉說。

如何優化服務、豐富供給,探尋文化場館更多“打開方式”,讓文博熱潮觸達更多的人?

韓莉代表認為,應積極打造“智慧大腦”,推動票務預約管理、陳列管理、數字資源管理等貫通,以科學統籌提升游覽承載量。

河北文旅的火爆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與創新表達。張家口的打樹花,承德避暑山莊的VR復原陳列,廊坊打造的“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用藝術的形式激活傳統文化,形成了獨特的IP。

4項世界文化遺產、6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36個地方戲曲劇種、160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萬名非遺傳承人……河北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正不斷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成為經濟增長的助推器。

探索“文化+科技”“數字+文博”深度融合,打破時空限制,為受眾帶來全新文化體驗,也催生更多新業態、新場景。韓莉代表建議,運用AR、VR、多媒體互動等技術,提供多元的數字文化產品,推出更多高品質的文化展覽及文創產品等,讓參觀者戀戀不舍、念念難忘,助推“文博熱”持續長紅。

傳統與現代碰撞 

產業托舉文化遺產煥新顏

“人民大會堂內部的扶手和欄桿,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漢白玉浮雕,都出自曲陽雕刻工匠之手。”每次來到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英坡心中的自豪感總會油然而生。

河北曲陽是高英坡的家鄉,這里是“中國雕刻之鄉”和定窯發源地。曲陽縣有十多萬人從事雕塑文化產業。

高英坡委員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工藝美術傳承和創新發展的課題。在他看來,文化產業的發展不能因循守舊,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提供更多實用、符合現代審美的特色產品,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河北的文化產業版圖上群星閃耀:曲陽的石雕產業集群,武強、肅寧、饒陽的樂器制造集群,平鄉、廣宗、曲周的童車玩具產業集群,河間市的工藝玻璃產業集群……各個都大放異彩。

“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新碰撞出絢麗火花,賦予了傳統文化產業新的生命力。”高英坡委員說,如今,河北各地文化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應,市集、展覽、體驗活動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非遺不再只是非遺傳承人堅守的一門傳統手藝,而是已然融入了大眾生活,成為不少人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重要方式。

傳統文化正以創新姿態融入生活的肌理。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不僅傳承著文化“基因”,更催生新的文化消費場景。

“現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工藝美術行業應當融入新的文旅消費場景當中。”高英坡委員建議,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應用,將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融入其中,開發一批創新創意產品,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提升文旅消費品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省代表委員認為,在政策層面,應加大扶持力度,助力文化企業開展文化創新項目。依托現有文化資源和產業基礎,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群,提升文化產業的規模效益和整體競爭力,為河北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京閉幕 堅定信念信心 實干創造實績 河北省代表團審議各項決議草案 信心滿懷謀發展 踔厲奮發譜新篇 傳承+創新 讓傳統文化綻放新光彩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