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訊 9月23日,農歷秋分,我國迎來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北多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豐收活動,充分展現農業農村發展輝煌成就,宣傳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提振促進城鄉消費,傳承弘揚優秀農耕文化。
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北主會場活動在石家莊市元氏縣封龍書院前廣場舉行?,F場設有農民歡慶巡游區、服務三農大集區、智慧農業展示區、慶豐收大集市、非遺文化展演區、中心舞臺區6大功能區。
“咚咚鏘、咚咚鏘……”活動現場,元氏腰鼓、東正抬花杠等民俗表演精彩紛呈,吸引了大量群眾前來觀看、打卡。
“我帶來的是富硒紫麥饅頭和富硒紫麥烙餅,是用我們合作社種植的富硒紫小麥磨的面粉做成,吃起來特別筋道……”在農民代表訪談環節,石家莊市欒城區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軍海登臺介紹,他們生產的富硒紫麥產品,憑借良好的口感和濃郁的麥香,廣受市場歡迎。
在慶豐收大集市,趙縣雪花梨、元氏石榴、井陘蘋果、邱縣冰薯等特色農產品有序排開,吸引人們駐足品嘗,現場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咱這是百年古梨園生長的梨,采用生態有機種植方式,特別好吃,特別甜。”河北樂植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趙佳浩說,除古樹雪花梨鮮梨外,他們還開發出古樹雪花梨膏、梨干、梨汁等產品,帶動梨農增收致富。
同樣熱鬧的慶祝場景,也出現在遷安市。9月23日,唐山市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河北省第十三屆“燕趙杯”優質晚熟桃推介活動在遷安市亞灤灣農業公園舉辦。
活動現場,農特產品大集設置“唐山好物”“遷安有禮”專屬展區,河北美客多、豐潤祥順齋、遷安樂丫等公司的特色農產品集中亮相;農事體驗區里,挑擔子、搓玉米、挖紅薯、拔花生等活動讓參與者感受農耕樂趣;非遺展演區邀請書畫家現場繪豐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展示剪紙、糖畫、葫蘆烙畫,盡顯農文旅融合魅力。
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也是全民的節日。9月23日,深州市穆村鎮西八弓村的千年古梨園廣場,第三屆穆村鎮千年古梨“梨王爭霸賽”再次鳴鑼開賽。來自全鎮的46戶果農帶著自家精心培育的古樹鴨梨齊聚賽場,角逐“梨王”桂冠。
“4號單果重量361克,色澤得分4分,含糖量13.2%;9號單果重量350克,色澤得分4.6分,含糖量13.6%……”比賽現場,評委們根據果實重量、含糖量、口感等多維度綜合評分,當屏幕上顯示出每個參賽鴨梨的數據時,現場不時傳來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經過激烈角逐,梨農袁彥理選送的鴨梨以總分19.4分獲得第一名,榮獲“梨王”稱號。“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擦亮深州鴨梨的金字招牌!”袁彥理笑著說。
9月23日,邢臺市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平鄉縣舉辦。舞蹈、歌曲、歌伴舞、戲曲等十余個群眾喜聞樂見、各具特色的節目輪番上演。
“這棵白菜通體潔白、葉片肥厚,口感脆嫩無絲,這便是‘千年貢菜’平鄉滏河貢白菜……”平鄉縣滏河貢白菜產業發展協會副會長朱曉兵說。本次活動通過“講解+品牌及產品實物展示”的形式,對沙河太行雞、新河金耳、威縣三白瓜、廣宗油蟠桃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進行推介發布,推動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發展。
以豐收節為契機,提升鄉村消費煙火氣。9月23日,館陶縣舉辦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特色農產品“金秋消費季”活動。館陶禽蛋、優質糧油等特色農產品集中亮相,同步開展的“館陶好物上鏈接”直播帶貨活動,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拓寬了農產品銷路。
“從選種育苗到應用綠色防控技術,我們嚴把農產品質量關,通過農超對接保障了產品銷路。”館陶縣柴堡鎮北陽堡村婷婷家庭農場負責人郭婷婷介紹,他們的農場流轉土地500余畝,發展黃秋葵、高產油菜等特色種植,不僅提升了土地效益,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增收。
“我手中拿著的這款水果黃桃罐頭,是暢銷多年的爆款產品,口味香甜,營養豐富……”9月23日,在保定市蓮池區舉辦的首屆蓮池豐收節暨電商產銷會現場,一名電商主播正通過直播推薦產品。
這是蓮池區首次整合網絡達人、電商平臺服務機構、金融及商超企業等多方資源,共同助力農副產品銷售。據統計,活動當天已有超過20家參展企業與電商服務單位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9月19日,廊坊市廣陽區舉辦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顒?,針織手工藝品、新鮮采摘的果蔬、特色深加工產品……100余家涉農企業攜帶500多款產品亮相,引得市民駐足品鑒、咨詢不斷,切實激活了金秋消費季市場活力。
9月23日,赤城縣舉行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產銷對接會。“架豆是赤城特色優質農產品之一,富含多種礦物質,無筋肉厚,口感好。”赤城縣完善種植農場負責人陳福將一包包優質架豆擺上展臺。架豆、彩椒、胡蘿卜、生菜、貝貝瓜……活動現場,農產品豐富多樣,前來購買的市民絡繹不絕。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