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常識與防治(二)
內二科主任 趙洪民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6年12月1日 點擊:1055次
5.糖尿病分為幾種類型?
1997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提交的報告對糖尿病的分型進行了修改。
修改后的糖尿病病因分型將糖尿病分為四大類,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80%左右的糖尿病屬2型糖尿病,我們日常所說的糖尿病一般也就是指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發病大多在40歲以上,多數起病緩慢,患者多正常或肥胖,三多一少癥狀不明顯,確診時患者已有5~10年的病史,體內胰島素正常或相對少。1型糖尿病大多數為40歲以下發病,20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絕大多數為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起病較突然,起病前體重多正常或消瘦,三多一少癥狀較明顯,體內胰島素含量較低。
6.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糖尿病的典型臨床癥狀包括口渴、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體重下降),常常稱之為“三多一少”。出現典型癥狀,常常容易提示患者去醫院就醫,通過臨床檢查發現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發病時其“三多一少”的表現非常典型,而2型糖尿病初期幾乎沒有任何自覺癥狀,或者存在一些非典型癥狀。例如,感到疲乏、勞累,視力下降、視物不清,皮膚瘙癢,手、足經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傷口愈合非常緩慢,經常或者反復發生感染,男性發生陽痿,女性發生陰道異常干燥,極易饑餓,惡心、嘔吐等。由于這些癥狀也可在其他疾病中出現,因此往往延誤對糖尿病患者的正確診斷。
7.糖尿病與吃糖有關嗎?
這里所指的糖,是指碳水化合物的總稱,糖又被分為多糖、雙糖、單糖。我們飲食中的米飯、饅頭、面條、面包、餅干、山芋、南瓜等等所含的淀粉便是多糖,多糖類的淀粉雖然不甜,但在淀粉酶的作用之下,會被分解為單糖,而且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可以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的,但它的吸收和利用需要有胰島素的幫助。如果含淀粉或糖的食物吃得太多,再加上體力運動少,缺乏足夠的能量消耗,身體里的胰島素無法幫助多余的糖類吸收和利用,就有可能使血中的血糖升高,甚至通過腎臟濾出成為尿糖,從而引起糖尿病的發生。
8.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糖尿病發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過下列因素可能會增加糖尿病發病的危險。(1)有親屬,尤其是一級親屬,患糖尿病者;(2)飲食過多而不節制,營養過剩;(3)肥胖或超重,特別是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險因素;(4)高血壓、高血脂及早發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兒生育史,有多次流產者;(6)年齡40歲以上者,國內外資料都表明40歲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較年青人顯著增高;(7)飲酒過多者。
9.肥胖的人一定會得糖尿病嗎?
目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誘發因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也可稱為蘋果型肥胖。這種肥胖的體型像一個蘋果,肚子大,腰圍粗,四肢則較細。肥胖者的脂肪都堆積在心臟、胰腺、肝臟和腎臟周圍,容易得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壓。
據統計,肥胖者發生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3倍,約50%的肥胖者將來會患上糖尿病。體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危險至少增加5%。肥胖患病率越高的地區,糖尿病患病率也越高。隨著年齡增長和體力活動減少,人體肌肉與脂肪的比例也在改變。自25到75歲之間,肌肉組織逐漸減少,而脂肪組織逐漸增多,因此造成了老年人,特別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多。
5.糖尿病分為幾種類型?
1997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提交的報告對糖尿病的分型進行了修改。
修改后的糖尿病病因分型將糖尿病分為四大類,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80%左右的糖尿病屬2型糖尿病,我們日常所說的糖尿病一般也就是指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發病大多在40歲以上,多數起病緩慢,患者多正常或肥胖,三多一少癥狀不明顯,確診時患者已有5~10年的病史,體內胰島素正常或相對少。1型糖尿病大多數為40歲以下發病,20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絕大多數為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起病較突然,起病前體重多正常或消瘦,三多一少癥狀較明顯,體內胰島素含量較低。
6.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糖尿病的典型臨床癥狀包括口渴、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體重下降),常常稱之為“三多一少”。出現典型癥狀,常常容易提示患者去醫院就醫,通過臨床檢查發現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發病時其“三多一少”的表現非常典型,而2型糖尿病初期幾乎沒有任何自覺癥狀,或者存在一些非典型癥狀。例如,感到疲乏、勞累,視力下降、視物不清,皮膚瘙癢,手、足經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傷口愈合非常緩慢,經常或者反復發生感染,男性發生陽痿,女性發生陰道異常干燥,極易饑餓,惡心、嘔吐等。由于這些癥狀也可在其他疾病中出現,因此往往延誤對糖尿病患者的正確診斷。
7.糖尿病與吃糖有關嗎?
這里所指的糖,是指碳水化合物的總稱,糖又被分為多糖、雙糖、單糖。我們飲食中的米飯、饅頭、面條、面包、餅干、山芋、南瓜等等所含的淀粉便是多糖,多糖類的淀粉雖然不甜,但在淀粉酶的作用之下,會被分解為單糖,而且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可以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的,但它的吸收和利用需要有胰島素的幫助。如果含淀粉或糖的食物吃得太多,再加上體力運動少,缺乏足夠的能量消耗,身體里的胰島素無法幫助多余的糖類吸收和利用,就有可能使血中的血糖升高,甚至通過腎臟濾出成為尿糖,從而引起糖尿病的發生。
8.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糖尿病發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過下列因素可能會增加糖尿病發病的危險。(1)有親屬,尤其是一級親屬,患糖尿病者;(2)飲食過多而不節制,營養過剩;(3)肥胖或超重,特別是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險因素;(4)高血壓、高血脂及早發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兒生育史,有多次流產者;(6)年齡40歲以上者,國內外資料都表明40歲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較年青人顯著增高;(7)飲酒過多者。
9.肥胖的人一定會得糖尿病嗎?
目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誘發因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也可稱為蘋果型肥胖。這種肥胖的體型像一個蘋果,肚子大,腰圍粗,四肢則較細。肥胖者的脂肪都堆積在心臟、胰腺、肝臟和腎臟周圍,容易得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壓。
據統計,肥胖者發生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3倍,約50%的肥胖者將來會患上糖尿病。體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危險至少增加5%。肥胖患病率越高的地區,糖尿病患病率也越高。隨著年齡增長和體力活動減少,人體肌肉與脂肪的比例也在改變。自25到75歲之間,肌肉組織逐漸減少,而脂肪組織逐漸增多,因此造成了老年人,特別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多。